旋風式除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離心力與慣性沉降的結合,通過氣流的旋轉運動實現(xiàn)粉塵與氣體的分離。以下是其工作過程的詳細解析:

核心原理

粉塵顆粒因密度大于氣體,在高速旋轉氣流中受到離心力作用,被甩向除塵器壁面,失去動能后沉降到灰斗;凈化后的氣體則從中心上升排出。

結構組成與工作步驟

1、氣流切向進入

進氣管:含塵氣體以 12~25 m/s 的高速沿切向進入除塵器筒體,形成旋轉氣流。

設計關鍵:入口截面形狀(矩形或圓形)與角度直接影響旋轉強度。

2、旋轉運動形成

外旋流:氣體沿筒體內(nèi)壁高速旋轉(螺旋向下運動),形成強烈的離心力場。

3、粉塵分離與沉降

大顆粒:離心力作用下被甩向筒壁,碰撞后沿壁面滑入灰斗。

細顆粒:部分細顆粒在向下旋轉過程中被氣流夾帶,需通過延長路徑(如加長錐體)提升分離效率。

邊界層效應:近壁面低速區(qū)促進顆粒沉降。

4、氣流轉向與排出

內(nèi)旋流:外旋流到達錐體底部后,旋轉半徑減小,氣流轉向中心形成上升的內(nèi)旋流(旋轉方向與外旋流相同)。

排氣管:凈化后的氣體從頂部排氣管排出,避免二次夾帶粉塵。

5、灰斗集塵

排灰口:分離的粉塵落入底部灰斗,需通過鎖風裝置(如回轉閥)定期排出,防止氣體泄漏導致二次揚塵。

效率局限性解析

細顆粒逃逸:<5 μm顆粒所受離心力較小,易被上升內(nèi)旋流帶走。

二次揚塵:灰斗排灰不暢或密封不良時,沉降粉塵可能被氣流重新卷吸。

氣流短路:進氣管與排氣管設計不合理時,部分氣流直接逃逸,降低有效分離時間。

總結

旋風式除塵器通過強制氣流旋轉產(chǎn)生離心力,實現(xiàn)粉塵與氣體的高效分離,其性能取決于結構設計(筒體直徑、錐體角度)與操作參數(shù)(入口風速)。盡管對細顆粒捕獲能力有限,但其低成本、耐高溫、易維護的特點使其在粗顆粒預除塵領域不可替代。對于高精度需求,常與布袋除塵器、電除塵器等組成多級系統(tǒng)。